《教育学报》杂志社投稿系统
您的当前位置:期刊首页 >> 投稿指南

【2019年06期信息】

 

    为促进和引领教育学术发展,《教育学报》在欢迎各类正常投稿的同时,长期面向教育学界征集各类教育学术专题。

    自2011年以来,《教育学报》已陆续刊发《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》《教育的行动研究》《实践性知识是如何生成的》《运用变异理论,探索课堂教学的全过程》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支持要素研究》《郭秉文研究》《杜威:当代审视》《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》等专题。

    各位学者提供的专题构想,应包括题目及五百字左右的完整说明。可以在此基础上担当专题召集人或推荐专题召集人人选。对征集来的专题,学报编辑部将进行评估,通过后即正式启动。

    专题的文章应注重学术性、理论性、前沿性和创新性,强调问题意识、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。每个专题的篇数在三至五篇之间,每篇文章以1万至1.5万字为宜,建议最长不超过2.5万字。文字不求深奥,但须深入浅出。要求该专题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作者,作者最好不要都来自同一个单位。

    专题建议构想,请发到教育学报电邮:jiaoyuxb@bnu.edu.cn(邮件主题请注明“专题征集”  )。同时欢迎针对教育学报已刊发预告的专题投稿,在线投稿时请注明“专题投稿”。(详情见掌报网站http://xkjy.chinajournal.net.cn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《教育学报》投稿须知(官网信息)

 

        为进一步提高编辑工作现代化水平,《教育学报》编辑部于2014年1月1日起采用中国知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,试运行网络采编办公平台,投稿方式改为网上投稿,作者请在在线投稿系统实名注册后提交论文,不需要再寄纸质稿。在线投稿后,请以“稿件编号+论文题目”(如:20131231001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)为标题,投稿文章原文为附件,发送邮件至jiaoyuxb@bnu.edu.cn,以做备份。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帮助与支持,使用过程中,如果发现系统有什么问题,也请及时告知。

 

稿件要求:

(1)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、北京师范大学主办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编辑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双月刊,全国中文核心期刊,CSSCI来源期刊,注重文章的学术性和理论性,主要发表教育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。来稿应有创新;立论科学,主题明确,逻辑严谨;词语准确,语句精练,使用标准简化字;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、数字用法、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。

(2)本刊只刊登首发稿。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,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同意《版权协议》。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,对所发稿有版权。

(3)同一作者一次只可以投稿一篇,在前一篇文章没有最终处理结果前不可续投。





网络投稿程序:

(1)作者在线注册;

(2)查看投稿须知;

(3)查看版权协议;

(4)填写稿件信息;

(5)填写作者信息;

(6)上传稿件原文;

(7)上传稿件盲审稿(必须在文档标题及文档里隐去与作者相关的个人信息及基金项目、致谢等内容)。

(8)发送电子邮件。



注意:

(1)带*的内容为必添项。

(2)每篇文章署名作者不超过五位,署名顺序请在投稿前确定。

(3) 要把所有的署名作者一一填写。 

(4)盲审稿格式不规范者,将一律不予送审



稿件流程:

(1)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,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;

(2)稿件经初审后,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的稿件续审或拒稿通知;

(3)专家外审;

(4)编辑部三审;

(5)作者按照编辑部的要求进行修改并提交最终定稿;

 

 (6)网上提交全体作者签名后的版权协议的扫描版或拍照版

 

(7)稿件发表;

(8)稿件一经刊出,即付稿酬(稿费中已包含网络版)。

(9)稿件刊出后半个月左右,每位作者的两本样刊会寄送到第一作者所在单位(假期顺延)。

(10)若作者投稿100天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,可自行处理稿件,并通知编辑部,请勿一稿多投。如不拟刊用,不退原稿,请自留底稿。文章文责自负,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,概由作者本人负责。

 

联系沟通

     jiaoyuxb@bnu.edu.cn为日常工作邮箱,作者如有问题交流可发邮件至该邮箱,也可以通过在线投稿系统的站内信进行。


返回顶部